
什么是眼底出血?
眼底出血是一种由视网膜病变和本身病变而引起的一种疾病。眼底出血多因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视网膜血管阻塞或免疫功能异常引起,易反复发作,常引起增殖性视网膜病变、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眼部严重并发症,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,常可导致失明
眼底出血有哪些症状?
眼底出血大多表现为眼胀、眼珠跳动等感觉,急性期或出血量较大患者会发现眼前有黑影遮挡,有些会随眼球转动而漂浮不定,眼底出血一般伴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,而眼球外观上没有明显异常表现。
哪些人容易出现眼底出血?
眼底病高发人群主要有两大类,一类是眼底疾病患者,如视网膜静脉阻塞、老年性黄斑变性、高度近视眼底出血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,另外,全身疾病患者,如高血压、高血糖、高血脂等三高人群,动脉硬化、血液粘稠患者等,也容易发生眼底出血。
眼底出血该怎样治疗?
眼底出血根据不同的发病机理、病因和表现不同,眼底出血的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。临床上,对眼底出血的治疗主要是西医治疗。如:如果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眼底出血,控制血糖是很必要的,同时可能需要进行激光或手术治疗。如果是视网膜血管静脉阻塞或视网膜血管炎症引起的眼底出血,需要查明是否是全身原因引起的,如是否是高血压引起的等。
爱尔眼科重庆南坪医院眼底病专家桂君民院长提醒,眼底出血治疗越晚,效果越差。因此,三高人群、老年人、动脉硬化、血液粘稠患者及高度近视人群,如出现视力下降,眼前黑影浮动等症状,应及早诊断,及早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