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内斜视

在出生至1岁内发生者称之为先天性内斜视。偏斜角度通常很大。
后天性内斜视又分为调节性与非调节性,调节性内斜视常发生在2~3岁儿童,患儿通常会伴有中高度远视,或是异常的调节内聚力与调节比率。
2.外斜视

眼位向偏斜,一般可分为间歇性与恒定性外斜视。
间歇性外斜视因病人具有较好的融像能力,大部分的时间眼位可由融像能力维持在正常的位置,间歇性外斜视常会发展成恒定性外斜视。
3.上、下斜视

眼位向上或向下偏斜,比内斜视和外斜视少见,上下斜视常伴有头部歪斜,即代偿头位。
久而久之,小朋友会惯性弃用斜视眼,导致弱视,一强一弱的眼睛令小朋友难以发展出正常的“双眼单一视力”,逐渐丧失看立体感的能力。
斜视的预防
1.促进婴儿眼珠转动
宜昌华厦眼科医院小儿眼科专家严宏主任指出,从婴儿的视力发育特点来看,孩子在出生2个月后,视力增强,已能注视周围的人和物,这时,婴儿如果睡在摇篮里,不能在距摇篮1.5米以内的空间摆设玩具、物件等东西。
若要摆设玩具、物件,必须在1.5米以外,不能只摆1件,而应摆几件,两件之间还要有一定的间隔距离,以便孩子轮流着看玩具或物件,促进婴儿的眼珠不断转动。
2.增加眼球转动频率
将婴儿放在摇篮内的时间不能太长,大人应过一段时间就将婴儿抱起来,转一转,让孩子能看到周围的事物,而产生好奇心理,以增加婴儿的眼球转动频率。
3.增加宝宝眼球转动的频率
不能让婴儿在摇篮里呆的时间过久,父母应该时不时将孩子抱起来,走动走动,使孩子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,从而增加眼球的转动,增强眼肌和神经的协调能力,避免产生斜视。
4.玩具多角度悬挂
在宝宝的小床上悬挂的彩色玩具不能挂得太近,应该在40厘米以上,而且应该在多个方向悬挂,避免孩子长时间只注意同一方向而发生斜视。

斜视的治疗
1.眼镜矫正
不少斜视患者同时有包括近视、远视及散光,远视眼易形成内斜视,近视眼有时易形成外斜视。
患有屈光不正的患儿需要接受盐酸环喷托酯(Cyclogyl)散瞳验光。内斜视患儿首次验光需要在阿托品散瞳后进行。
2.视轴矫形运动
外斜视患者可以做眼球肌肉汇聚运动,而内斜视患者则可以做眼球肌肉放松运动,视轴矫形运动也可以锻炼“双眼单一视力”,帮助斜视患者加强或重新建立看立体感的能力。
PS:视轴运动可以改变眼肌肉的松紧程度,让眼睛恢复原位。
3.遮盖治疗
由于不少斜视患者也有弱视的问题,需要通过遮盖法治疗来“锄强扶弱”。遮盖正常的眼睛,强迫患者多用有弱视的眼睛,从而锻炼及恢复其功能。
4.手术治疗
适用于各种斜视,特别是斜视角易变化的内斜视,较复杂的垂直性斜视,以及各种眼外肌综合征。